[动物百科]旅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旅鸽属鸟类,又名漂泊鸠。体长30-40厘米,翼展65厘米;翅膀尖端呈V字形;尾羽占据全身长度的一半。喙黑色;腿深红色;头蓝灰色;背、胸羽毛呈灰色;腹部白色;尾羽黑
龟壳花蛇(蝰蛇科的一个物种)一般指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学名: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是蝰科原矛头蝮属的一种具有颊窝的中型管牙类毒蛇。头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头被小鳞。身体较细长。头背棕褐色,具略呈倒“V”字形的暗褐色斑。唇缘色稍浅,自眼后至颈侧具1条暗褐色纵纹。头腹色白。体背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正背具1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体侧各具1行暗紫色斑块。
栖息于山区、丘陵多草木之处。捕食小型哺乳动物、鸟类、蛙类等。分布十分广泛,中国长江以南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南岭地区尤为常见。中国以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老挝。
1、形态特征
色斑
头背棕褐色,具略呈倒“V”字形的暗褐色斑。唇缘色稍浅,自眼后至颈侧具1条暗褐色纵纹。头腹色白。体、尾背面棕褐色或红褐色,正背具1行镶浅黄色边的粗大逗点状暗紫色斑,斑周缘色较深,色斑有时连接为锁链状。体侧亦各具1行暗紫色斑块。腹面浅褐色,前段色浅,后段色较深。每枚腹鳞具深棕色细点组成的斑块若干,整体上交织成深浅错综的网纹。
鳞被
雄性最大体全长1152(871+281)毫米,雌性最大体全长1280(998+282毫米)。头大,窄长,明显呈三角形。体、尾均较细长。头背被覆小鳞,鼻间鳞间隔2~6枚小鳞;眶上鳞之间一横排有小鳞11~21枚。鼻鳞大,鼻鳞与窝前鳞间常隔1~5枚小鳞;颊鳞2枚(个别1枚);眶前鳞2枚(个别1~5枚),上枚与鼻间鳞相隔2枚小鳞;眼小,瞳孔直立,呈椭圆形;眶下为若干小鳞。上唇鳞8~13枚,以9枚、10枚为主,均不入眶;第1枚上唇鳞小,与鼻鳞完全分开;第2枚高,构成颊窝前缘;第3枚最大;第4枚位于眼正下方,与眼眶间隔3~4排小鳞,第3与第4枚上唇鳞间偶尔间隔1枚小鳞。下唇鳞12~17枚,以14枚、15枚为主,前2~3对下唇鳞接颔片。背鳞窄长,末端尖,行数变化大,颈部23~29行,以25行、27行为主;背中部23~27行,以25行为主;肛前一般19行,偶尔17或21行。背鳞除最外侧平滑外,其余均起强棱。雄性腹鳞193~219枚(平均204.98枚),雌性腹鳞198~225枚(平均210.72枚);肛鳞完整;雄性尾下鳞75~100对(平均87.73对),雌性尾下鳞67~88对(平均79.72枚)。
头骨
头骨长宽比约为1.60,上颌骨颊窝腔边缘有突起;顶骨呈“T”形,骨嵴较弱,不明显;后额骨与额骨不接触;鳞骨后末端超出脑匣。基蝶骨和基枕骨突起弱;外翼骨前外侧突膨大。腭骨新月形,分叉,具齿4~5枚;翼骨齿12(10~14)枚;下颌骨齿12(9~14)枚。
半阴茎
半阴茎收缩态长达第9~13对尾下鳞,分叉于第4~6对尾下鳞。远端被萼,近端具刺,萼区面积约是刺区的1/2,两区界线较明显,萼片大小和形状较为规则,边缘光滑;约30枚不同大小的刺分散于刺区,其中4枚明显较大,基部无刺。离心式精沟分叉于第3对尾下鳞,向上直达两叶顶。精沟沟唇明显,在刺区和萼区分别被刺和萼。半阴茎大牵引肌起于第25~29对尾下鳞,分叉于第12~15对尾下鳞。
2、栖息环境
栖息于海拔22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和山区。常见于地势较平坦的竹林、茶山和溪边,也到居民耕作地、住宅附近的草丛、垃圾堆、柴草、石缝间活动,甚至进入室内。曾见其在大河中顺流而下或在水中游动。
3、生活习性
喜爱捕食家鼠,也吃鸟、蛙、蛇及昆虫。主要在傍晚和夜间活动,白天偶见。夜间见时,原矛头蝮通常将身体的大部分隐藏在树丛或草丛中,只露出身体前半部分等待捕食机会,或者在岸边或早地缓慢移动,不会主动攻击人,受到惊扰时逃跑速度较慢,或作卷曲状自卫。季节活动高峰在6~8月,最适宜的活动气温在23~32℃。
[动物百科]红翅绿鸠(学名:Treron sieboldii)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28-33厘米,体重约200-340克。红翅绿鸠为留鸟,仅有少部分迁徙。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
[动物百科]毛毛虫会变成蝴蝶;是因为毛毛虫属于蝴蝶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之后生长到一定阶段结茧成蛹,最后就会变成蝴蝶。 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毛毛虫的幼虫会通过不断进食树叶发育成长。蜕
[动物百科]牛一共有 四个胃 ,分别是: 瘤胃、瓣胃、网胃和皱胃 ,其各自作用分别为 1.瘤胃-食物进入到瘤胃之中,瘤胃会暂时将这些食物储存起来,并慢慢发酵。 2.网胃-瘤胃中一部分会反刍到口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