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开口鲨并不是我们印象中典型的鲨鱼的模样,它长得与鳝鱼极像,以致它经常被误认为是鳝鱼。唯一能够看出它是鲨鱼的典型标志就是那六条鳃裂通常被认为是海洋生物中地狱天使的标志。更
黑线姬鼠,是鼠科姬鼠属动物。体形似小家鼠,但个体较大。头细长狭小;吻部稍尖;耳短。背中央有一黑色条纹。尾较长,超过体长之半。背毛与体侧毛色相问,多为浅棕褐色;腹部毛白色;鼻部浅灰,面颊浅棕黄色。尾分上下两色,上面近棕黑色,下面灰白色。
黑线姬鼠遍布中国东部各地及新疆西北部,耐寒喜温,对干燥的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除荒漠地区和原始林以外,几乎到处可见其踪迹。栖于田陇灌木草丛、撩荒地、草甸子、以及土堤上,个别地区进入人房内,且数量极多;夜间活动,白昼也可见到,有季节性迁移现象。杂食,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繁殖在4-9月。
1、形态特征
外形
黑线姬鼠为小型鼠类,体长约65~117毫米,身体纤细灵巧,尾长50~107毫米,体重约100克左右。尾鳞清晰,耳壳较短,前折一般不能到达眼部。四肢较细弱。乳头4对,胸部和鼠鼷部各2对。
毛色
体背淡灰棕黄色,背部中央具明显纵走黑色条纹,起于两耳间的头顶部,止于尾基部,亦即黑线姬鼠之得名,该黑线有时不甚完全,较短或不甚清晰。耳背具棕黄色短毛,与体背同色。腹面毛基淡灰,毛尖白色,背腹面毛色有明显界限。四足背面白色,尾明显二色上面暗棕,下面淡灰。
头骨
墨线姬鼠的吻部较为狭长,前端较尖细。鼻骨前端超过门齿前缘,后端超出或接近前颌骨后缘。脑颅较隆起。额骨与顶骨的交接缝多向后成“人”字型,顶间骨较大,其前外角明显向前突入顶骨,整个顶间骨略成长方形。上枕骨倾斜度较大,颅骨背面观可见上枕骨的大部。眶上嵴发达,向后与颞嵴相连,消失于顶骨后外角。人字嵴和枕嵴明显。颧弓纤细,颧板宽,前缘向前凸突或直。门齿孔较短,一般不及或几乎到达第1上臼齿前缘之连线。
牙齿
第二上臼齿较大具完整的三横脊,三齿尖,中央齿尖发达;第一横脊的舌缘齿尖略向后移,少数个体于其唇缘,可见极微小的第四附加横脊的残迹。第二上臼齿第一横脊退化。唇缘及中央齿尖均消失,仅存舌缘齿尖。第三上臼齿颇为退化,仅于舌缘见二明显的突起;此点与林姬鼠的三突起,呈鲜明的对照。
2、生活习性
活动
春季农田播种后和农作物萌芽期,常窜入田间活动,随着禾苗的不断生长,逐渐移往农田四周的草地、田埂、土堤等处,当作物成熟收割时,又迁回割倒的庄稼地里。
食性
黑线姬鼠食性较杂,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物常随季节而变化,秋、冬两季以种子为主,佐以植物根茎;春天开犁播种后,盗食种子和青苗;夏季取食植物的绿色部分及瓜果并捕食昆虫。
巢穴
黑线姬鼠的洞系一般有3~4个洞口,也有暗窗,洞径2.0~2.5cm。在洞道下行到地下40~60cm时,即转向与地面平行或略向下斜,在洞道的一端或中间有扩大的巢室或仓库,洞道的全长不超过2m。巢室距地面不及1m,内有松软的垫草,仓库内常贮有粮食和草子。秋季,在打草场或贮草地的草垛下常能发现黑线姬鼠的临时洞和使用已久的洞穴。
3、生长繁殖
黑线姬鼠繁殖力较强,每年3~5胎,每胎4~8仔,以5仔居多,最多可达10仔。仔鼠3个月发育成熟,平均寿命1年半左右。
4、栖息环境
黑线姬鼠的栖息环境广泛,喜居于向阳、潮湿、近水源的地方,在农业区常栖息在海拔225~1670米的地埂、土堤、林缘和田间空地中。在林区生活于草甸、谷地,以及居民区的菜地和柴草垛里,还经常进入居民住宅内过冬。
[动物百科]红翅绿鸠(学名:Treron sieboldii)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28-33厘米,体重约200-340克。红翅绿鸠为留鸟,仅有少部分迁徙。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
[动物百科]毛毛虫会变成蝴蝶;是因为毛毛虫属于蝴蝶的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之后生长到一定阶段结茧成蛹,最后就会变成蝴蝶。 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毛毛虫的幼虫会通过不断进食树叶发育成长。蜕
[动物百科]牛一共有 四个胃 ,分别是: 瘤胃、瓣胃、网胃和皱胃 ,其各自作用分别为 1.瘤胃-食物进入到瘤胃之中,瘤胃会暂时将这些食物储存起来,并慢慢发酵。 2.网胃-瘤胃中一部分会反刍到口腔中